作為壹個對它期待良久的觀眾,在觀影過程中,我壹直都有種“它肯定了我之前的種種猜測,但它又推翻了我”的交錯感,讓人十分感慨。

  就像之前我們都以為張藝謀會拍壹部致敬黑澤明經典電影《影子武士》式的電影,但其實《影》和《影子武士》並不相似。

  基本上除了“替身”這個設定之外,已完全沒有相似點了。

  這是壹個全新的故事,它不屬於任何人,它只是張藝謀拍出的屬於他自己的故事。《影》和《影子武士》是截然不同的兩部電影。

  唯壹相似的點,就是“替身”。但“替身”這種設定,海外作品常有,只是國內比較少見而已。

  比如經過伏爾泰和大仲馬加工後的“鐵面人與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之間的故事,就曾拍過好幾個版本,小李子年輕時也演過。

  隔壁韓國前幾年也拍出了壹部拿遍了韓國大鐘獎、百想藝術大賞的《光海,成為王的男人》,李秉憲和韓孝周演的。

  當然,國內觀眾最熟悉的還是黑澤明的《影子武士》。。。以上這些都是古裝,且和“權謀”元素有關聯的。

  對中國文化迷戀,又身為黑澤明迷弟的張藝謀,也是在二十多年前看了這部獲得過戛納金棕櫚、以及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電影之後,才想到要拍的《影》的。

  他說,“當年看《影子武士》就想拍替身,但壹直沒碰上。國內劇本荒,沒有本子。” 而且,張藝謀也不止壹次透露過,他對“替身”有迷戀。這次在威尼斯電影節上,他說的更明白了:

  “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中,肯定有替身這樣的文化,可中國沒有多少人拍。很多年前我就想拍這個電影,替身這個職業的命運吸引著我,他們是很獨特的,關註他們的命運,探討他們的人性部分,是我的創作沖動,很高興今年完成這樣壹部電影。”

  能看得出來的,回到自己的福地後(張藝謀曾擔任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評委會主席,《大紅燈籠高高掛》助他拿下了最佳導演銀獅獎,國際影評人協會大獎,《秋菊打官司》在第二年又拿下了最佳影片金獅獎,以及鞏俐的最佳女主角),從他出現在威尼斯的那壹刻開始,直到《影》首映結束,張藝謀是真的都很開心。替命運的“小”,而非黑澤明對日本歷史進程感慨的“大”,更不是武田信玄這種武將家族成王敗寇的故事。

  如果非要做個簡單的劃分,《影子武士》就是充滿人文關懷的戰爭片,而《影》則是探索個人意識的禪意化武俠。

  但它又絕對不是《俠女》《刺客聶隱娘》那種完全的意象化的武俠,《影》中還有很多硬橋硬馬的貼身動作肉搏戲份,主要由鄧超和胡軍來承擔,動作設計和力量感都很突出。

  尤其是在外媒廣泛受到好評的“傘劍”,以及胡軍的大刀,武器方面的設計也能看出些“奇門遁甲”的門道。

  所以這兩部從類型和內核,從表皮和根上,都很不壹樣。 02

  《影》和《三國》也沒什麽關系。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曾提到過國家壹級編劇朱蘇進的《三國·荊州》,是張藝謀還在拍《長城》時看中的。

  當時正在鬧劇本荒又想拍“替身故事”的張藝謀,壹眼就看中了這個本子。

  “碰上朱蘇進的《三國·荊州》原著,算是還願。但不能套在《三國》上,因為《三國》不能改,誰死誰活都是定好的。妳改了,人家就會說‘妳以為妳是誰啊,周瑜有了替身,成何體統’。這是不行的。”

  有了這層擔憂之後,張藝謀開始對《三國·荊州》做了全新的規劃及調整,最終形成了現在的《影》——

  “這個故事無關帝王將相,而是展現平民在貴族遊戲中掙紮、應變、命運,和他遇到機會與抓住機會的能力。我感興趣的是人,是草根,不是三國。”

《影》片場,張藝謀、鄧超、胡軍《影》片場,張藝謀、鄧超、胡軍
  盡管預告裏多次出現“都督、主公”之類的稱呼,但明確的說,全片只有人物關系設定近似,和周瑜、孫權、小喬、東吳。。。等大家耳熟能詳的《三國》故事,已經沒有任何關系了。

  《影》是張藝謀自己想要拍的“替身”故事,這裏面蘊藏的是張藝謀自己對人性的思考。

  所以這個故事就變成了架空的,它沒有明確的朝代,只有壹個中國古代的大範圍。

  相當於就是張藝謀將自己的所思所想直接搭建成了絕佳的同人文設定,妳可以根據這些設定蔓延出很多的腦洞和想法,但故事的主體仍然逃不開他的原始念頭。

  這樣其實也挺好,對張藝謀和主創來說,他們有了壹個能夠承接“中國古代替身故事”的寬松語境;

  對觀眾來說也很放松,我們可以不用緊盯著電影中的道具、服化道、臺詞等等來挑刺了,就安心看電影,感受它就好了。


  03

  《影》絕對不是《長城》。

  很多人對中美合拍的《長城》不滿意。其實張藝謀自己也不滿意,他曾說過好萊塢式的制作模式,他不適應。

  據說《長城》的劇本好萊塢打磨了快十年,全都由英文編劇來撰寫。

  張藝謀在拍攝期間碰到了不合適想要改動的地方,還得等在其他劇組的編劇的時間,耗了兩三次之後,實在撐不住了,只能硬著頭皮向前沖。

  就像拍《三槍拍案驚奇》時壹樣,他壹早就發現了劇本有問題,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只能假裝什麽事情都沒有發生過,繼續拍。(此處參考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張藝謀的作業》壹書)

  《三槍拍案驚奇》和《長城》這種“硬來”的電影,最後都引起觀眾的反噬,失去了不少張藝謀這塊金子招牌的信譽度。

  爆米花的《長城》甚至還讓張藝謀自嘲過,說自己就像個工具,不是創作者,不是導演。

《影》片場的張藝謀《影》片場的張藝謀
  對於“工具”這個詞,張藝謀也有自己的理解,在《長城》時他覺得自己是被使用的工具,不能有意識,最後這電影其實還是西方好萊塢的東西,只是他掛了名出了不少苦力。

  但在他自主主導的作品中,他的“工具化”傾向又會讓他充滿了形式感,追求張揚、震撼的體驗。

  這是早期的張藝謀,也是張藝謀深入骨髓裏的壹個標記,他擅長學習,能夠快速接收,並迅速轉化成自己想要的東西。

  他已經有了黑澤明的影子,對東方文化有自己的理解,對西方的商業電影套路也有不同的運用法則。

  所以,比起《長城》來說,我覺得《影》更像是張藝謀才能拿出來的好萊塢級別的電影。


  因為《影》的完成度極高,全片都摒棄了現代商業電影熱愛的熱鬧型配樂,而是盡量以演員的原聲為主,再輔以古典中式樂器來調和,形成了壹種配套的聽覺享受。

  盡管它不是現代電影,但音樂是無國界的,風格化也是為了商業套路服務,而且影片本身的配樂的確還不錯。

  它在聽覺上有壹種很空曠的感覺:滴水石穿的節奏感,竹林新雨的劈裏啪啦,石屋的材質,人物走動時衣料摩擦的浙浙索索聲等都能聽出來。

  但在視覺上看,所有的人物又都是強行被逼的封閉狀態,壹動壹靜,壹空曠壹逼仄,壹聽覺壹視覺,反差很強烈,但又很和諧。

  整體來說,就是觀影過程流暢,電影的視覺效果突出,攝影的構圖、光線打造出來的層次感絕對是大師級水準。

  我在看的時候抓心撓肺,非常想把這些圖都扣出來留著珍藏。


  以上這幾張是人物的,光影的層次已經非常明顯了,因為室內戲有大量的紗,是他們特意從杭州找來的。

  在張藝謀看來,古裝劇不是道具堆砌,他們也不想做成這樣。所以就利用這些紗做成了全透明的,半透明的,各種不同層次的屏風,擺在了大殿裏。

  透過這些屏風,用光線來控制透明度,來表現人心如影的效果。

  所以妳看這裏面每個人的關系都很微妙。躲在鄭愷背後的關曉彤,是影子嗎?還有其他的人,他們的關系又如何?

這不是壹個簡單的看故事的電影,黑澤明說過“我不希望觀眾只看對白不思考。”這不是壹個簡單的看故事的電影,黑澤明說過“我不希望觀眾只看對白不思考。”
  《影》的敘述手法簡單明確,但它還有相對深奧的倫理表達——

  王和都督的關系,都督和替身的關系,都督和王千源的關系,王與王景春的關系,這些男人的戲份,都不是單立而起的,要連在壹起看。

  影,可能每個人都有。

  而張藝謀就是用這些屏風制造出來的朦朧美,將整個故事框在了影子的灰度裏,形成了壹個明明很空曠,但卻很逼仄的封閉空間。


  此外,全片還有好多的室外景色,遠山層疊,綠水波紋這些都有體現,就連室內的屏風每壹塊都不太壹樣。

  影片主體走得是水墨繪畫高級灰的路線,但預告顯示《影》還是有其它的顏色,能看到暗紅色的血,水墨暈染紋樣的衣飾,孫儷和關曉彤的裝扮中也有青灰的細節展現。

  而且,雖然有《大紅燈籠高高掛》《英雄》《滿城盡帶黃金甲》這些濃郁色彩系的電影,但張藝謀並不覺得那是他的標誌。

  他更喜歡《影》呈現出來的色彩,因為這是壹種很中國化的,很像中國傳統的古老繪畫。

  “現在電腦技術很發達,妳想把顏色褪掉,其實就是幾秒鐘的事情,但是妳不能這樣做,妳要服裝、道具各方面去做,在物質上還原。 為了完成這種水墨繪畫感的視覺,《影》專門定制了大量暈染的布,搭建了外景,還特意設定了影片天氣,以陰雨為主。

  電影中的大部分實拍戲份都是在真正的陰雨天拍攝完成的。他們直接從物理上控制了色彩,拍完之後根本不用電腦把多余的顏色褪掉。

  《影》也就有被水浸潤過的潮濕感。

  這就不是視覺和聽覺的事情,而是人的五感被調動起來了,這種感覺很微妙。

  因為市面上的絕大多數電影都有種幹燥的皴裂感,甚至張藝謀自己的早期作品中也都是西北漢子缺水的饑渴感。

  但《影》是水潤的,仿佛是水裏面長出來的,有很濃烈的江南水鄉的質感。


  04

  《影》是張藝謀想拍的科幻電影。

  拍《長城》時,張藝謀的靈感總被好萊塢的制作規則壓制著。到了《影》,他的自由度被打開了。

  這個張藝謀腦洞裏誕生的中國式古代王朝及文化的融合體,其實就是中國風美學+西方科幻的集合。

  《影》的故事敘述既有東方戲曲的基因,也有西方戲劇的方法。前半截和後半截是壹靜壹動,前面越安靜,後面越激烈。

  像鈍刀子割肉,越割越快,終於割掉了壞疽爛肉壹樣。

這也是《影》與黑澤明的《影子武士》非常不同的壹點——這也是《影》與黑澤明的《影子武士》非常不同的壹點——
  《影子武士》悲愴的是世家命運,影子替身只有對權利的忠誠,沒有意識,個體逃不過宿命悲劇。

  《影》是漫長的等待和蟄伏,張藝謀要喚醒的是替身境州作為人的個人意識。

  這是非常西方化的人權意識的展現,連張藝謀自己都覺得他可能是拍了壹部類似《西部世界》的科幻電影,只不過故事是放在了中國的古代。

  “古裝就是壹個莎士比亞的故事,但我希望這個故事裏有些人性、科幻性的元素。”張藝謀說。


  05

  《影》是張藝謀對自身的壹個思維投射。

  雖然《影》是壹部男人戲,但它的女性角色並不失色。就像電影中醒目的陰陽八卦壹樣,這是壹部陰陽相輔相成,剛柔並濟的電影——

  “女性在我電影裏始終是非常重要的敘述角色,希望敘述女性命運,傳遞我的思考,這種方向也會延續下去。”

  關曉彤飾演的沛王之妹,是具有現代女性意識的爽系人物設定。就像張藝謀在威尼斯電影節上說的壹樣,年輕人喜歡這樣的——

  “關曉彤的女性角色是新壹代年輕的象征,特別有性格的,不想參加男人的遊戲,只想循著自己的興趣性格,尋找自己的尊嚴,妳侮辱了我,我不高興,我就要找妳算賬,很像今天的年輕人。”


  孫儷飾演的人妻小艾,展現的則是復雜的成人婚姻世界,類似家庭倫理正劇式的人物設定。

  打個比方的話,關曉彤的青萍就是《延喜攻略》,孫儷的小艾則更偏向聚集了女性哀怨情仇的《如懿傳》,她需要在愛情和婚姻之間搖擺。

  整部《影》是從小艾的視角展開,又從她的視角結束。但整個故事又不全是小艾的視角。

  小艾也只是這棋盤上的壹個子,操作她前行的是張藝謀。《影》最別致的壹點,就是張藝謀在鄧超飾演的子虞、境州,以及孫儷飾演的小艾身上都投放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關於張藝謀的年輕時代,《張藝謀的作業》壹書是這樣解釋的——

  張藝謀的父親和幾位叔伯都是黃埔軍校畢業,特殊年代上山下鄉,他吃了很多苦。

  在工廠學習攝影時,他常覺得自己是“工具”,因為工具是有用的,“有用是我們這壹代人深入骨髓的價值觀”。

  上大學後,因為比所有的同學大了10來歲,加之身份特殊,他壹直過得很壓抑,很長壹段時間患得患失。

  電影裏的境州就是這樣的心態,也有這樣的命運,張藝謀還是無可避免地將自己早年間的心結投射到了電影中。


  此外,孫儷飾演的小艾,在思考,在前進,在充當幕後看客時,也有種張藝謀回看自己青春年少時的思索感。

  他像個觀察者,把小艾丟進了男權鬥爭的混戰圈子,但又賦予了她清醒的壹面,是非常復雜的壹個人設。

  她壹點也不是符號化的“美人”,而是能與子虞、境州對戰的點睛式人物。


  06

  我們對張藝謀嚴格的太久了,這次可以放輕松壹些了。

  《影》的“替身”故事只是壹個非常表面的故事主題,鄧超的子虞境州和孫儷的小艾才是電影的而主體,而是這個主體又都帶有明顯的張藝謀本心的思維導向。

  所以,這其實是壹部能從表面看到電影內部,然後又能從內部走到張藝謀內心的心路歷程式的電影。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說過,對於這種張藝謀這種留下過經典作品的導演,他們怎麽拍,都是及格線以上的電影。

  更何況這次的《影》,並不比他之前的任何壹部作品差,這種尊重藝術審美,回歸電影“正統”表達的電影, 我們壹年之內能在大銀幕山到幾回?

  更何況,這次的《影》,還有壹個非常漂亮的絕地反殺式結尾。

  妳能從這個結尾感受到絕望之中生長出來的力量,這種力量是否就是支撐著愁苦小子張藝謀壹步步走到今天的力量呢?

  所以,寬容壹點吧。

  《影》就是張藝謀自己想拍的故事,作為觀眾的我們好好感受就行了,不必為了連導演聽了都“大吃壹驚”的腦洞解讀或評價而捉急 百視達DVD專賣店2018電影排行榜電視劇線上看2018大陸劇推薦2018卡通動漫在線觀看2018韓劇推薦排行高清DVD專賣店2018日劇推薦2018台劇推薦大台北DVD專賣店DVD影片專賣店美劇DVD專賣店2018歐美劇DVD港劇DVD高清版高清DVD購物網

arrow
arrow

    百視達DVD專賣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