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演員王鷗[微博]靠《偽裝者》和《瑯琊榜》中的明艷造型在壹眾男人戲中亮眼突圍,參加《明星大偵探》《聲臨其境》等綜藝節目時,其渾然天成的幽默感以及粵語原音的紫霞仙子,又讓觀眾領教了她不當“花瓶”的實力。正在北京、東方衛視播出的京味兒年代大戲《芝麻胡同》中,王鷗要面對與何冰、劉蓓搭戲的壓力,還要解決語言關、年齡跨度等幾座大山。

  這部電視劇讓觀眾看到“南方女孩”王鷗突破自我,變身為帥氣利落、甜中帶辣的“北京大妞”,從“小炮仗牧春花”到撐起嚴家半邊天的“花姐”。王鷗說,飾演牧春花也意味著她向“舒適區”外成功邁出壹步,對於來自觀眾“褒貶不壹”的評價,她則大方展現出“佛系”心態:“都能接受”。談到未來的表演方向,王鷗表示:“我不會為自己貼標簽”。

  突破難關

  高估了自己的北京話

  開機前是“麻爪”狀態

  “廣西妹子”與“北京大妞”,“粵語”與“京片子”,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組存在,卻在王鷗身上碰撞出了妙不可言的化學反應。王鷗本著“無知者無畏”的心態加入劇組,卻在開機前壹晚深感後悔。強行把自己從舒適區中剝離談何容易,王鷗是在戰戰兢兢的狀態下開啟了自己的“流浪胡同”之旅。

  劉家成導演曾擔心的語言關問題在王鷗身上成功應驗。在正式開拍前,王鷗幾乎處於“失眠”狀態,“最開始我覺得自己還挺有信心的,畢竟也來北京十幾年了,北京方言我應該沒有問題,但後來發現有些高估自己了,開機前夕我整個就是‘麻爪’狀態,我會抓著我所有的北京朋友,讓他們念壹遍我第二天拍戲的臺詞,壹晚上完全睡不著覺。”進入北京話的語言環境,王鷗深深感受到北京話的獨特性。在忐忑緊張的狀態下度過前半個月,通過與劇組京籍演員逐漸相處、交流,王鷗在適應了語言環境和文化氛圍的同時,對“牧春花”這個角色的摸索與定位也漸入佳境。

  王鷗需要面對的另壹大難題,就是牧春花跨越30年的年齡跨度。從風華正茂到初為人母,再到背負壹大家子的重任艱難向前,王鷗說拍完這部劇感覺自己走完了壹生,借著牧春花這個角色經歷了壹個女人做妻子、做媽媽,從芳華到暮年的整個人生角色轉換,“我壹直在跟著春花成長,真的特別感謝這個角色,也豐富了我自己的閱歷與感觸,能借由她活過壹個女人的壹生,走這壹遭特別特別值得。”

  角色總結

  “花姐”升級為“花爺”

  王鷗佩服其執著和勇敢

  在王鷗壹條“叫壹聲花姐”的微博下方,評論區的畫風可以說百花齊放但步調壹致,從“花姐”到“花爺”,稱謂上的變化也反映了觀眾對角色理解的不斷深入。為父治病不惜委身於人,不畏權勢怒懟軍官吳友仁,家庭突生變故帶領全家人挺過難關,牧春花身上的“剛”,絕不僅是逞口舌之快,生活環境與歲月磨礪激發出了她骨子裏的韌勁與剛強。

  王鷗這樣解讀牧春花的人物設定,“牧春花是窮人家孩子出身,在那個環境下成長也影響了她的心態與個性,家裏真的沒有錢就必須將自己鍛煉得很堅強,照顧老父親、好好生活。”

  牧春花身上的執著和勇敢,也是王鷗本人最為喜歡和佩服的。在被問及她與角色的相似之處時,王鷗首先提到了壹個關鍵詞:勇敢。“她骨子裏跟我有很相像的東西,勇敢大義、簡單純粹、有擔當明事理,因為是壹個窮人家出身的孩子,她內心的那種勇敢和執著是我很有共鳴的。”

  劇中,牧春花執著地履行著自己“報恩”的責任,滴水之恩傾盡生命也要湧泉相報,王鷗喜歡角色身上的“大義”,自己也壹直把這當成做人的標準和原則,“每當我看到她在戲裏的想法做法時,我會聯想如果這是我,我也會這麽處理的”。

  戲外,王鷗認為自己曾做過最勇敢的事情也十分簡單純粹,“我從上小學開始幾乎所有的決定都是自己做的。從上小學到上初中,後來去考藝校、學舞蹈,然後做模特,最後當了演員,都是我自己的選擇。”執著,也是牧春花和王鷗極其相像的壹大特質,牧春花執著於報恩,王鷗執著於自己。正如她毫不後悔跳出舒適區來參演這部京味兒大戲,王鷗也不後悔自己曾做過的任何壹個決定,“我不喜歡後悔。或許有觀眾覺得我完成得不夠好,不像北京人,或許有人說我不適合走演藝圈做演員,我覺得這都是壹種經歷,無論結果如何,都是我收獲到的財富。”

  生活哲學

  在朋友眼中有長輩氣質

  聽不懂方言時“樂就對了”

  自問不愛張羅,但在朋友眼中王鷗卻好像有壹種可能天生愛管事情的壹種長輩氣質,即使朋友的年齡比她更長,“大姐”或“家長”的定位王鷗似乎總是無法擺脫,對此她笑著解釋,“不管年齡大小,她們總是願意喊我姐,可能是因為我讓別人覺得可以去信任、去依靠” 。

  獨立靠譜、有主見、有觀察力,王鷗性格的養成歸因於其成長環境,並直接反映到了她的審美眼光上來。王鷗的媽媽是壹位裁縫,她從小便跟在媽媽身邊,看著媽媽裁衣服,自己也經常翻閱家裏各式各樣的時裝書。小時候培養的天分和長大後涉足演藝圈、主動去吸取學習造型搭配,都讓王鷗形成了自己對時尚的壹番見解,“必須保持自己的審美方式。不能將時尚變成壹種負擔,比如現在流行什麽就得趕緊跟上,不管人家傾向了哪壹種審美,妳都能在自己的位置上,我覺得這是壹個很好的狀態”。王鷗私底下的穿衣搭配很簡單,牛仔褲、白T恤早已是標配,她坦言自己其實很懶,不是壹個那麽願意花時間穿衣服的人,隨意但有態度,就是她堅持並喜愛的壹種方式。

  王鷗這樣隨性的生活態度,不僅表現在她和朋友同事的相處上,也表現在她無時不刻的堅韌與樂觀,即使身處困境,也總能自我開解。比如在起初聽不懂北京方言的環境下,就“哈哈哈”地跟著撿樂,“甭管聽不聽得懂,甭管接不接得上茬,樂就對了。”能把自己先“摔”在地上,王鷗很快就和壹眾演員打成壹片,後來慢慢能接住梗了,她也開始給別人拋梗。收獲這樣的成就感也讓她切實體會了壹把生活中的“小確幸”:“甭管別的,樂就對了。”

  相關新聞

  專家及觀眾“會診” 為京味兒劇出謀劃策

  京味兒劇《芝麻胡同》即將收官。該劇自2月22日首播以來,從第4天開始,北京衛視的收視率已經“破壹”。但隨著劇情深入,關於該劇的爭議也越來越多,口碑逐漸分化,收視率第壹的位置也從3月19日晚開始讓位《都挺好》——這波高開低走的走勢,也的確反映了該劇在某些情節上值得商榷。日前舉行的研討會上,專家及觀眾代表為其“會診”,對京味兒劇乃至現實主義創作的突破出謀劃策。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總結說,《芝麻胡同》這個故事看起來是不深刻,很平凡,講的這些人層次也不高,是老百姓平凡生活的故事,“但它不僅僅是壹部生活劇,我更把它看作是壹部文化劇”。

  不過,對於後半部的情節,觀眾的爭議很大,特別是林翠卿與寶翔私奔並育有壹女,林翠卿這個人物之前給人溫暖大氣的形象碎了壹地,不少專家也同樣覺得難以接受。專家提出,“在寫人性的善與惡的時候,還是需要手下留情。”

  此次專家研討會特意引入年輕觀眾發表意見。傳媒大學學生代表表示,作為年輕人,實際對作品中時代的東西非常感興趣,“作品讓我看到了不同歷史時期的變遷之中,人的內心思想和制度之間的沖突,以及當時的人們在那個時代他們的那些生活智慧和處世哲學。”
百視達DVD專賣店2019電影排行榜熱門電影DVD電視劇線上看2019大陸劇dvd線上看熱門陸劇DVD2019卡通動漫在線觀看熱門動漫DVD2019韓劇dvd在線購買熱門韓劇DVD泰國電視劇2019日劇線上看熱門日劇DVD2019台劇推薦熱門台劇DVD大台北DVD專賣店DVD影片專賣店美劇DVD專賣店2019歐美劇DVD熱門美劇DVD港劇DVD高清版熱門港劇DVD高清DVD購物網電視DVD在線購買

arrow
arrow

    百視達DVD專賣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