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又是壹部超級“爽劇”,有評論說它是劇版“咪蒙”,我也懷疑編輯吸納了已被關閉的咪蒙公眾號的毒雞湯精華,懟父母撕兄長,痛斥原生家庭,批判重男輕女……壹時間,喚起了(女)網友們的童年陰影,掀起了控訴原生家庭的熱潮。

  《都挺好》號稱是現實主義題材劇,但故事設定並不怎麽註重現實,有些情節就是沒有矛盾制造矛盾也要上。比如說上世紀80年代,蘇父蘇母如何視國家政策為無物,壹口氣生了兩兒壹女三個娃?(而明玉的大嫂二嫂都是獨生女)1988年出生的蘇明玉,被蘇母偷偷改高考誌願,上了免費且包分配的省內師範學校。且不說這個操作對於壹個農村出來的婦女有多難,現實點看,蘇明玉上大學時大約2006年,咱們大江蘇哪個大學有免費師範可讀?

  《都挺好》開頭蘇母就去世了,徹底失去了為自己辯白的可能。她的形象是靠明玉個人視角回憶建構起來的,在女兒的視角中,她是個重度厭女兒癥患者,重男輕女到不可理喻。原著小說倒是介紹了蘇母厭女的原因(把女兒當做了不幸福的源頭),但妳不能讓觀眾壹邊看著電視劇,壹邊找原著來腦補啊。

  事實上,“重男輕女”與其說是情感上的,莫如說是儒家社會生存的壹種文化選擇和文化慣性,加之在物質匱乏時代,可供分配的資源實在有限,女兒多數時候分到的資源有限。但《都挺好》上來就把蘇母當成了壹個“怪物”般的存在,靠極度抽空的、極端的人設制造戲劇沖突,沒有真正去探討、去挖掘,也沒有可能去埋葬、去告別“重男輕女”這種文化基因。

  非常可惜,《都挺好》本來是有機會的。它選擇的家庭結構不像樊勝美的,樊勝美在原生家庭是被當做壹種“資源”在利用的。《都挺好》的原生家庭並不需要女兒來供養,原著小說的立意就是如何與原生家庭從理解、和解到告別,完成女主人公蘇明玉的心理療愈和二度成長。但遺憾的是,電視劇播出過半了,明玉的家人都展示了他們最不堪的壹面:自私自利、家庭暴力、冷漠無情,如何能與這樣的家庭和解?至少現在,網友都在留言:不原諒,不和解,因為不值得。編劇挖坑太多,好擔心他們填不起來,想大團圓大和解最後得霸王硬上弓(又必須和解要不怎麽叫“都挺好”呢),而明玉的確已經隱隱有了成為“聖母”的跡象,她在很多方面,已經不自覺地悄然取代了蘇母,成為這個家族裏的新壹任“母親”,使蘇家重新實現“平衡”。這種平衡,並非真正的和解,它只是強弱力量的反轉。


  盡管重男輕女依托的環境和物質基礎已經消逝了,但文化有著強大的慣性,不會因為權力結構、經濟結構的改變而立刻消失。從社會到個體都如是,身邊就有不少這樣的“獨立女性”(70後80後),原本也常在壹起吐槽父母重男輕女。但因為生了個兒子,迅速就變成了“男權主義者”。我有個女性朋友,留過洋、讀過博,可有壹天卻很氣憤地告訴我:婆婆竟然想把老家的房子留給小姑子?小姑子的女兒跟他家姓嗎?!看《我家那小子》的時候,妳肯定會對大媽們的“擇媳觀”不以為然。但若是調查壹下70後80後未來婆婆們的擇媳觀,會發現,其實二者區別不大,甚至要求還更高。兒媳婦除了要會照顧她兒子,還得獨立能掙錢,而且最好跟原生家庭撇清,這樣才能不貼補娘家。

  《都挺好》本來可以在拆解這些文化基因、打破這種文化慣性上多下工夫,但可惜,為了獲得情緒認同,獲得咪蒙式的傳播效果,它把精力放在了營造戲劇奇觀和大女主人設上。贏了情緒,看著痛快,但輸了思考,少了建設性。

  最後,雖然是正午陽光的作品,但《都挺好》光用得特別不講究,蒼白、平面、毫無層次,缺乏美感。差評。 馬彧
百視達DVD專賣店2019電影排行榜熱門電影DVD電視劇線上看2019大陸劇dvd線上看熱門陸劇DVD2019卡通動漫在線觀看熱門動漫DVD2019韓劇dvd在線購買熱門韓劇DVD泰國電視劇2019日劇線上看熱門日劇DVD2019台劇推薦熱門台劇DVD大台北DVD專賣店DVD影片專賣店美劇DVD專賣店2019歐美劇DVD熱門美劇DVD港劇DVD高清版熱門港劇DVD高清DVD購物網電視DVD在線購買

arrow
arrow

    百視達DVD專賣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