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對很多年輕觀眾而言,知道鄭曉龍可能是從那部大熱的《甄嬛傳》開始,實際上,鄭曉龍早有“中國電視劇的巴頓將軍”之稱。鄭曉龍是中國電視劇事業的第壹批拓荒人,曾策劃組織過多部具有轟動效應的電視劇,如《四世同堂》《渴望》《編輯部的故事》《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執導過《北京人在紐約》《金婚》《甄嬛傳》《紅高粱》《羋月傳》等現象級作品。

鄭曉龍鄭曉龍
  鄭曉龍自1984年開始在北京電視藝術中心(原北京電視制片廠)主管電視劇生產,當了10年副主任之後又當了16年主任,直到2010年辭職。在這近三十年中,他創造了中國電視劇發展史上的多個“第壹”,如第壹部長篇室內劇《渴望》、第壹部電視系列劇《編輯部的故事》、第壹部全程在海外拍攝的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同時還培養、提拔了許多人才,馮小剛[微博]、趙寶剛[微博]等目前活躍在影視圈壹線的導演當年都是從北京電視藝術中心(以下簡稱北視中心)“出發”,壹起見證了中國電視劇的黃金時代。

  之後,鄭曉龍加盟了樂視花兒影視公司,在目前被玄幻、小鮮肉、大ip包圍下的中國電視劇市場中,他所執導的《甄嬛傳》是近年來口碑最好、影響力最大的壹部古裝劇。同時,鄭曉龍從來沒有放棄過對現實題材電視劇的關註,比如剛播完的《急診科醫生》,就是他又壹次執導的現實主義題材都市醫療劇。

  《渴望》收視率達90.78%

  題材從主旋律落到普通人,播出時犯罪率下降

  上世紀1980年代,中國當代文學、電影相繼進入黃金時代,在電視劇方面,北視中心成為重要創作陣地。在鄭曉龍看來,那個時候的創作氛圍很純粹,“電視劇的娛樂性、收視率都不是主要的考量標準。領導重視創作,壹再強調,要解放思想。”而中國電視劇上世紀90年代繁榮的標誌,就是從北視中心的《渴望》開始的。

《渴望》《渴望》
  1990年,《渴望》播出,成為電視劇歷史上的奇跡。這部電視劇播出時“萬人空巷”,收視率到了90.78%。公安部還因為“播出期間犯罪率下降”,專門舉行了慶功會,對劇組進行表彰。

  《渴望》的構想是1989年,鄭曉龍與編劇李曉明、王朔、鄭萬龍在北京北三環邊上的薊門飯店聊出來的。當時大家樸素的出發點是,把關註點從主旋律落到普通人。而故事主角則定位在女性,她善良漂亮,為人正直,任何美德都放她身上,再把磨難都放她身上。李曉明寫了19萬字的大綱,半年後,50集的劇本出爐。

  鄭曉龍時任北視中心副主任,他想改變電視劇的生產方式。過去電視劇都像電影壹樣,拿著單機室外拍攝,進度慢,花錢也多。於是《渴望》改成室內拍攝、同期錄音。鄭曉龍算了壹筆賬,《渴望》全劇50集只花了102萬元,平均壹集2萬左右,大大降低了拍攝成本。這種呈現方式,也讓觀眾覺得新鮮。很快,觀眾被劇中劉慧芳的善良、王滬生的自私、宋大成的憨厚所吸引,標簽化到極致的角色塑造,迎合當時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和是非判斷,以至於當時的婚戀觀都受到影響,流傳起壹句話,叫“娶妻當娶劉慧芳,嫁人當嫁宋大成”。不少女士身上,穿起了劉慧芳的同款上衣,名為“慧芳衫”,這也算是早期的“帶貨女主”、“明星同款”了。

  ● 每天第壹件事是趕鳥

  《渴望》主要室內場景拍攝集中在兩個籃球場。棚為漏棚,上面擱著吸音的大包。因為是同期錄音,每天早晨全體人員要做的第壹件事就是齊心協力趕鳥。每個星期休息壹天,劇組開班車上下班,還定期組織籃球比賽。

  《編輯部的故事》險些被斃

  葛優壹集片酬80元,導演被稱“250導演”

  《渴望》之後,鄭曉龍開始籌備《編輯部的故事》。創作團隊主要成員有李曉明、王朔、朱小平、付續文、蘇雷、葛小剛等幾個人。李冬寶、牛大姐、劉書友這些角色都是在討論中被大家議論出來的。又討論出20多個話題,比如“誰主沈浮”、“星星撞地球”等社會上有意思的事。鄭曉龍回憶說,在確定下基本方向後,幾個人就各自分頭開始寫劇本。

《編輯部的故事》《編輯部的故事》
  劇中核心人物“李冬寶”,在劇本策劃階段,鄭曉龍就已經有了自己心中的最佳人選。有壹次鄭曉龍在朋友家吃飯,見到了葛優。因為鄭曉龍此前看過葛優演的電影《頑主》,留有很深的印象,他覺得葛優身上有李冬寶那種冷幽默的感覺。鄭曉龍壹說“編輯部”這個事,葛優立刻就答應了。比起“李冬寶”的選定,“編輯部”的劇本初期進展並不順利。大家把分頭寫完的劇本交給鄭曉龍,他壹看,大家寫的風格不壹樣,王朔寫的兩集很幽默,有喜劇效果,所以就把王朔定為總編劇,大家都照著王朔寫的重寫。“因為馮小剛在模仿王朔方面比較像,後來他也加進來。”鄭曉龍說,當年主創們的報酬非常“實惠”,王朔每集編劇費100元到150元,葛優單集片酬僅80元,鄭曉龍自己的導演片酬每集250元,鄭曉龍笑言:“所以那個時候我們也被叫做‘250導演’。”

  比起現在部分明星拍戲有專屬房車、特制飲食來,當年的拍戲條件自然差多了。這部劇的主創們曾在接受采訪時回憶:“當年過了壹個特別熱的夏天。排風扇不能開,因為要同期錄音。有壹段時間只允許在棚裏堅持15分鐘,因為屋裏溫度已接近60攝氏度了,再不透口氣,哪個人也受不了,機器設備也受不了。就趁著休息趕緊拉閘,大家吃點冰棍,這時候排風扇嗚嗚嗚開始抽,什麽時候溫度降下來再進去拍。”這種拍攝條件,卻並沒有影響該劇的質量。

  盡管《編輯部的故事》在播出時遇到了險些停播的“插曲”,但在電視劇創作上,鄭曉龍壹直相信要堅持文藝對現實的幹預。“《編輯部的故事》壹開始不被很多中老年觀眾接受,他們會說,這是什麽啊?這是編輯部嗎?每天不工作,壹天到晚地瞎貧。後來中青年觀眾奔走相告,就把它(的熱度)帶起來了。”這種口碑得益於該劇在嬉笑怒罵中恰到好處的針砭時弊——幾乎都是跟當時的社會民生緊密相關的現實性話題。

  ● 李瑞環肯定後順利播出

  作為壹部針砭時弊的喜劇,《編輯部的故事》在上世紀90年代也顯得非常先鋒。甚至在播出時險些被斃,其中的壹些臺詞讓壹些人不能接受,劇拍完就停在那兒了。1992年春節,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的李瑞環到北視中心視察,於是劇組的主創就在現場問他對《編輯部的故事》的觀感。據鄭曉龍回憶,李瑞環當時說,自己沒看,但是身邊的那些年輕人看完了。“李瑞環接著就說,‘打籃球的時候我跟這些年輕人交流,我問他們怎麽樣,他們說很好,很有意思。我想,這些年輕人的水平應該夠高的吧,他們都覺得好的話就應該沒有問題。’他這話壹說完,這個片子就沒有人再說不好,順利全國播出,還獲了不少獎。”

  《北京人在紐約》澆冷“出國熱”

  垃圾堆裏撿來彩電、洗衣機、櫃子當道具

  上世紀80年代出國潮正熱,曹桂林《北京人在紐約》小說中有段話“如果妳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裏是天堂;如果妳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裏是地獄。”也成為對當時這股熱潮的最佳解讀。

  拍攝之前,鄭曉龍去美國體驗生活半年,也成了開拍之前劇組中唯壹去過美國的人。1991年,鄭曉龍在美國,為了籌備《北京人在紐約》開了六次座談會。和當地留學生、華人座談。他想了解在美國的華人是什麽樣的,然後讓編劇李曉明再修改劇本。“美國並不是遍地黃金,去了隨便撿,也要打工。好的地方就是24小時熱水,住的地下室很大。”

  那個時候還沒有電視劇組全體出動全程到國外拍攝的先例,首先辦大家的工作簽證就是壹件麻煩事。拍攝前,也有同行建議內景在國內拍,到國外去拍點外景。但鄭曉龍說,要拍就全部在美國拍,不然拍不出那種感覺。

  出國拍攝,劇組面臨的另壹個大問題就是經費緊張,沒有錢。與現今拍電視劇動輒幾千萬、幾億的投資相比,鄭曉龍當年帶去美國拍攝的費用只有120萬美元。

  到了美國後,劇組想盡壹切辦法節省開支。美工部門的幾個人住在紐約牡蠣灣小鎮的北國飯店,飯店對面是壹個專放大件廢品的垃圾站。垃圾堆裏時不時會出現壹些能用的東西。於是冰箱、洗衣機、櫃子全被撿回來當了道具,他們甚至還撿到了壹個可以播放的40英寸大彩電。

  在美國的壹段時間,也使鄭曉龍修改了原著中的壹些情節。王啟明和郭燕離婚、David這個人物都是後來加的,小說裏沒有。鄭曉龍認為,去了美國,當然得跟美國人發生點聯系,而中國人講究“奪妻之恨、殺父之仇”,我把妳生意給搶了,這樣才有意思。

  1993年,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播出後在國內引起巨大反響。當時中國處於“出國潮”,很多人都想出國,但卻並不了解華人在海外真正的生活。鄭曉龍回憶,《北京人在紐約》播出後,去美國辦簽證的人都減少了。

  回憶起當年中國電視劇的黃金時代,鄭曉龍說,上世紀90年代幹這事,和錢沒太大關系,就是做事。在鄭曉龍看來,衡量壹部好作品唯壹壹個標準,就是大浪淘沙,被歷史遺留下來的就是好作品。“很多作品當時不被看好,《紅樓夢》當時是禁書,但它經得住時間檢驗。很多作品當時很火但歷史沒把它留下來。”

  ● 姜文是個“聰明人”

  在《北京人在紐約》中,姜文塑造的“王啟明”的意義和葛優對於《編輯部的故事》中“李冬寶”壹樣,都是壹錘定音的決定性人物。姜文看了《編輯部的故事》後非常喜歡,表示願意壹起合作,所以主動要壹起拍《北京人在紐約》。在鄭曉龍看來,姜文是壹個很強勢的人,拍攝中經常會跟鄭曉龍有對人物理解相持不下的時候,兩人誰也說服不了誰,姜文會很堅持自己。鄭曉龍這時就會說,那我們拍兩個版本,最後看哪壹個版本更好就用哪個。“姜文是聰明人,壹聽這話,說那別,按妳的來吧,反正最後是妳剪輯。”

百視達DVD專賣店2017電影排行榜電視劇線上看2017大陸劇推薦2017卡通動漫在線觀看2017韓劇推薦排行高清DVD專賣店2017日劇推薦2017台劇推薦大台北DVD專賣店DVD影片專賣店美劇DVD專賣店2017歐美劇DVD港劇DVD高清版高清DVD購物網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百視達DVD專賣店
    全站熱搜

    百視達DVD專賣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