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視劇司指導、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辦的電視劇《少年派》研評會在北京召開,本次研評會圍繞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反映時代問題等角度進行探討。本次會議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易凱主持,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李準、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袁新文等相關領導及業內專家出席。青年觀眾代表吉韻光分享觀劇感想。《少年派》出品人任雙有、導演李少飛、編劇九枚玉等制片方和主創代表也分享了創作感想。

  《少年派》是由劉惠寧、李少飛執導,霍爾果斯貳零壹陸影視、藍恐龍影視公司出品,由張嘉譯、閆妮[微博]、趙今麥[微博]等主演的都市家庭劇。該劇將家庭倫理與青春校園進行融合,聚焦四個考生家庭的陪考和生活狀態,講述兩代人共同奮鬥、最終收獲成長的故事。作為廣電總局百部規劃項目,《少年派》於2019年6月9日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首播,並在芒果TV、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視頻同步播出。

  鏡頭聚焦社會焦慮 現實主義反映現實問題

  研評會上,《少年派》的編劇九枚玉指出,這部劇的靈感來源於她自己作為陪讀家長的經歷,想表達的是兩代人共同成長的主題。她說:“《少年派》不僅僅是接地氣,它就生長在地裏。”在場的許多專家都認為聚焦社會焦慮是電視劇《少年派》的壹大亮點,他們肯定了《少年派》作為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在反映社會問題、傳遞積極能量上所做出的努力。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李準認為,《少年派》是當代高中生生活的壹個小百科全書,它唱響了十八歲以前自主成長的青春之歌。《少年派》聚焦大中都市年輕人的生活,創作者把他們的成長放在壹個復雜的、現實的社會關系中加以描寫,講述他們如何度過人生的關鍵時刻。他說:“沒有壹個片子像《少年派》壹樣有四個類型的學生、家長。”通過這四個家庭的變化,這個作品折射出許多現實問題,不但很有色彩,而且很犀利,很有深度。

  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仲呈祥分析了《少年派》的三個創作特點:其壹,《少年派》之所以廣受關註是因為其具備了現實主義最基本的品格——“它確實寫出了我們面對的壹個重要的社會問題——怎麽面對高考?”《少年派》並沒有把高考妖魔化,而是把高考當成人生中壹個重要的坐標;其二,《少年派》把校園、家庭和社會連成壹片,裏面的四個青年人帶出了四個家庭,也帶出了整個社會的現實情狀,其中蘊含著深刻的現實內涵和歷史內涵;其三,《少年派》除了描寫年輕人的成長,也刻畫了中年人的憂慮和成長,他說:“高考問題,包括教育問題,絕不是單壹的年輕人的問題,很大的程度上也是家長的、社會綜合治理的問題,這部劇客觀上把這個問題藝術地呈現出來了,引起了全社會的深思。”

  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副會長孫泱認為,《少年派》的定位是用喜劇的風格來表達社會問題,劇中人物、劇情和臺詞的設計都很富有啟發性,既反映了校園生活和教育問題,又反映了其他備受關註的社會家庭倫理問題。壹方面,《少年派》采用兩代人的視角,從代溝中發現無代性,最終實現了兩代人的共同成長;另壹方面,《少年派》聚焦教育和生存話題,用溫和而不失幽默的方式表現了高考家庭的百般無奈,實現了壹種溫暖的現實主義批判。

  《少年派》的出品人和導演在分享創作經歷時都提到了創作此類現實主義題材會面臨壹定風險。但經過他們的努力,《少年派》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正如出品人任雙有所言:“我們通過團隊的努力,驗證了藝術來源於生活。創作尊重觀眾,觀眾就會尊重創作。”

  “最好的獻禮劇就是青春劇”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研究部主任趙彤在研評會中分享了他觀看《少年派》後的筆記《少年派及其派生物》,他提到:“青春劇,是我們影視文藝軀體中的膠原蛋白,無論是獻給改革開放還是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青春劇都是最好的獻禮劇,它讓壹個國家能感受到生機勃勃的未來。”

  北京體育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嶺濤指出,每壹代年輕人的思維方式,都跟創作者有代際差,所以做壹部劇都必須做到貼近性。“我們的前輩們壹直強調這個貼近性分三個層次——壹是層次的貼近,二是內容的貼近,三是心理的貼近。”心理的貼近是最重要的,《少年派》做到了這壹點。他提到,這部劇從四個方面體現出當代年輕人的心理特點:其壹,他們更加追求個性;其二,興趣至上;其三,對新生事物特別敏感;其四,他們的主體性越來越強,要求更多的話語權。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高級編輯邢戈談到,青春期就是人的黃金時代。《少年派》選取這壹階段的故事,既從縱向挖掘了生活的世界,又打開了社會生活中與高考相關的橫斷面,讓人物和情節在三年的時間軸上不斷運動變化、異彩紛呈。同時,她通過觀看《少年派》也想到了自己三十年前的高考經歷,她解釋:“真正的經典藝術可以穿越時空,深深地感染不同時代、不同種族、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人生經歷的讀者、觀眾和聽眾。”在這個層面上,她從《少年派》的劇裏面看到了它能達到的價值。

  青年學生觀眾代表、來自北京師範大學戲文專業本科三年級的學生吉韻光在分享觀劇感受時提到“每壹代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每壹代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高中回憶。”她認為,《少年派》和常規的青春劇相比,將鏡頭對準了像自己壹樣的在千禧年前後出生的壹代人的家庭成長過程——“在以往的電視劇裏,這個群體至多是配角,而在《少年派》裏作為主角以群像的方式出現,無疑帶給了觀眾壹種新鮮感。”雖然她感覺這個故事裏想要表達的熱點話題和現象過多,群像和多線敘事有些混亂和模糊,但是瑕不掩瑜,因為《少年派》反映了她們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讓她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青年演員演技獲贊 塑造全新高中生形象

  《少年派》出品人任雙有和導演李少飛在分享創作經歷時都提到他們為了選拔主角,“年輕演員看了不下壹萬個。”最終,這些年輕人在劇中的演技也得到了專家的肯定和支持。

  《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袁新文指出《少年派》之所以能吸引他看下去,是因為幾個小演員演得很好,他表揚劇中飾演林妙妙的演員趙今麥:“我覺得這個孩子很有可塑性,她把這個人物性格的豐富性給呈現出來了。”同時,他認為《少年派》在人物塑造方面是比較成功的,它留下了高中學生的新形象,他說:“能夠在眾多的藝術品類當中,留下壹個或者幾個鮮活的中學生的形象,是這部劇成功的重要因素。”

  《光明日報》文藝部執行主任鄧凱在分享中指出,《少年派》這部劇生動地刻畫了壹批時代新人的形象,他們不像以前的作品,既不是單單表現友誼,也不是單單表現沖動和叛逆,而是帶有各種獨立和自由的傾向。他們帶有對他人和自身的認識,需要對話、尊重和理解。他表示,這部劇的可貴之處在於創作者努力塑造壹批時代新人的形象,盡管會有壹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但是這種努力是更加寶貴的。

  中國傳媒大學影視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戴清特別提到劇中林妙妙的飾演者趙今麥的演技特別自然——“行雲流水似的,不做作,不誇張,很自然,動作表演非常協調,非常好。”她認為這些小演員為這部劇增加了特別大的光彩,他們除了表演的靈動自然外,還賦予這部劇很強的喜劇性,臺詞幽默,分寸感把握得非常好——“藝術特別有光彩的地方是皺褶和細節,以及分寸感,《少年派》在這些方面做得很好。”

  “現實主義要向著光亮的地方去”

  此次研評會的主持人、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易凱在總結會議內容時表示《少年派》是接地氣、正能量、很積極的壹部劇,但是存在淺嘗輒止的問題,還可以更深刻。對此,到場的各位專家客觀地指出了《少年派》中暴露出來的諸如揭露社會問題不夠深刻、家國情懷表現不充分、存在基因崇拜和名校情節等不完備價值觀、部分情節有待商榷等問題。


  新華社國內部記者史競男總結了三點不足:首先,《少年派》在分配校園和家庭情節時有些失衡,張嘉譯、閆妮的演技過於搶鏡;其次,該劇缺少壹些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在孩子們身上的體現,還可以再往深度挖掘;最後,在人物設置上,個別角色還是沒有突破套路,像虎媽、貓爸、天真善良的女主角、高冷的學霸、智力不高的校花形象依然存在,缺乏壹些創新精神。

  《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袁新文指出,《少年派》的不足首先在於它雖然接地氣,但是沒有“跳”出來,沒有站在更高的角度,用更寬的視野來看待目前我們的基礎教育中的問題、癥結。第二點不足在於價值觀的引導,比如對於名校的過分崇拜、對於專科和職高的歧視,以及家長、老師陳舊的價值觀都存在壹些問題,“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對未成年人或者青少年價值觀引導的艱巨性和復雜性,而不是把它簡單化,”他說,“我們的影視作品應該承擔這樣的壹種責任,應該把價值觀、成才觀擺正。

 

arrow
arrow

    百視達DVD專賣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